清朝的皇帝通常都非常励精图治,尤其是清军入关后的前几任皇帝,他们治国理政非常勤奋,并且几乎都具有很强的“好战”精神。正是因为这些皇帝的东征西战,才使得大清帝国能够平定众多少数民族的叛乱,最终将疆域扩展至历史上的第二大帝国,仅次于元朝,疆域面积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。
尽管清朝的版图略逊于元朝,但它的统治却比元朝要稳定得多。这样坚固的政权并非天降,而是经过了一场场血与火的洗礼,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和通泊之战。在那场战役中,清朝的八旗精锐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,战后北京城的旗人家庭家家戴孝,哀悼那些阵亡的将士,这一惨败无疑深刻影响了清朝的士气。
康熙皇帝在位61年,几乎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征战。他的儿子雍正皇帝继位后,不仅勤政,更是把自己的精力倾注到治理国家上。为了大清帝国,雍正付出了极大的努力,甚至成为了在清宫中最少进出后宫的皇帝之一。康熙年间,蒙古的准噶尔部始终不服清廷的统治,频繁叛乱。虽然康熙曾将公主嫁给准噶尔和亲,然而矛盾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,康熙对准噶尔的憎恨可见一斑。而雍正继位后,准噶尔与清廷的矛盾再度激化。
展开剩余73%准噶尔部被视为清朝政权之外最难攻克的敌人,虽然清军屡次出征,但准噶尔部始终不给清朝面子,甚至在一次交战中,准噶尔成功地让清军吃了大亏,令清朝面子尽失。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,清军数万大军在这场战斗中遭遇惨败,最终只剩下了2000名残兵返回。消息传回北京,旗人家庭纷纷自觉戴上了孝布,表示对死去将士的哀悼。可见,这场战斗对清朝士兵和民众的打击有多么巨大。
在雍正五年,准噶尔的首领是策零。准噶尔汗国在他继位后迅速崛起,尽管满蒙两族一直有联姻关系,但并非所有蒙古部落都愿意对清廷俯首称臣。准噶尔曾在康熙的三次征战中被打得屈服,但这种臣服并非出于忠心,而更多是由于康熙的强势打压。而随着新汗王的上位,准噶尔部再次不满清朝的统治,尤其是策零年轻气盛,带领部队与沙俄交战后,渴望战争的心态愈加强烈。加上他对先祖“臣服”的不甘,策零开始频频挑衅清廷。
面对准噶尔的挑战,雍正决定再次给予他们一次沉痛的教训,展示清军的强大。然而,这一回,雍正却输得非常惨。1729年,雍正命令分兵攻打准噶尔,派遣西路和北路两支大军进驻蒙古草原,准备一举解决准噶尔问题。此次出征,雍正精心挑选了将领。西路军的将领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——岳钟琪,他曾在康熙年间出征川地,成功应对准噶尔的侵扰;而在雍正继位后,岳钟琪也屡次立下战功,最终被任命为川陕总督。北路军则由三等公傅尔丹统领,傅尔丹在康熙晚年曾大败准噶尔,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。
雍正的战略初期并不急于出击,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,一步步将大军推进准噶尔。然而,策零却在这个时候耍起了阴谋。他并没有正面与清军交战,而是通过上书假意请降,甚至还献出了叛党首领和硕特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,以此表明自己的诚意。雍正误以为这一切已稳操胜券,便命令西北两路的军队暂时撤回,并让岳钟琪和傅尔丹暂时回营,等待进一步的指示。
然而,策零的降书不过是一个计谋,实际上他早已暗中准备好军队,一旦清军撤回,他立即发动了突袭。清军措手不及,刚开始接到命令撤退,便被准噶尔军队狠狠击溃,损失惨重,战马粮草几乎全部丧失。雍正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策零的计,决定立刻恢复战斗。然而,岳钟琪被误导,带着大军前往吐鲁番,结果却被策零成功诱导,完全掉进了圈套。
策零在两路军的分散和误导下,成功利用假情报,令傅尔丹误判敌情并向他发动进攻。傅尔丹的大军一度逼近准噶尔的核心地区,然而天降暴雨,冰雹纷纷而下,清军的阵列因此受到严重影响。策零则乘机穷追猛打,最终击败了清军。
尽管岳钟琪和傅尔丹两人勉强幸存,但这场战斗的损失巨大,尤其是清朝精锐的八旗军几乎全军覆没。战后,傅尔丹被降职受罚,岳钟琪也因失误被定为误国罪,免职并软禁,直到乾隆时期,才得以恢复并重新起用。这场战役不仅让清朝吃了大亏,也深刻影响了雍正的军事决策及后期政策的调整。
发布于:天津市嗨牛配资-嗨牛配资官网-正规线上配资-网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